當前位置: 首頁 > 課程建設 > 正文

課程建設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大綱
發布時間:2017-09-01來源: 浏覽:

一、課程基本信息

1.課程性質:公共必修

2.課程學時與學分:課堂教學30學時,第二學期開設,2學分;實踐教學第二學期暑期進行,學分0.5學分。

        3.先修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4.适用專業:全校各院、系

二、課程内容簡介

主要通過講授中國近現代以來抵禦外來侵略、争取民族獨立、推翻反動統治、實現人民解放的曆史,幫助大學生認識近現代中國社會發展和革命發展的曆史進程及其内在規律性,“了解國史、國情,深刻領會曆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産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德,選擇了改革開放”。進一步樹立“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信念,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

三、教學目标

通過教學使學生對中國近現代史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掌握中國近代社會發展的規律,從而增強社會主義信念。由于本課程是大學生的必修公共政治理論課,應注意結合中國近現代史的發展,着力闡明中國近現代曆史的發展規律。在論述中國近現代史的基本問題時,要理論聯系實際,着重從正面講清有關的道理,起到釋疑、解惑、明理的作用。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積極投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

四、教學主要内容與學時分配

綜述  風雲變幻的八十年2學時)

【教學目的】

通過充分認識中國的國情,進一步認識當代大學生的曆史使命與社會責任。

【教學内容】

一、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基本要求

介紹課程性質、學習的目的與要求,共同探讨如何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

二、鴉片戰争前的中國與世界

通過了解中國燦爛的古代文明,讨論中國封建社會由盛轉衰的原因,而與之對比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擴張的狀況。

三、外國資本主義入侵與近代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

認識中國近代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原因和特征,從而把握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這一基本國情。

四、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和曆史任務

認識近代中國的兩對主要矛盾、曆史任務,進一步明确國家獨立與富強、革命與現代化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鴉片戰争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

2.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3.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曆史任務及其關系。

第一章  反對外國侵略的鬥争2學時)

【教學目的】

把握資本-帝國主義侵略與近代中國人民反侵略鬥争兩條基本線索,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和了解國情,增強愛國主義意識和曆史使命感。

【教學内容】

第一節 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

了解資本-帝國主義侵華的手段,認識資本-帝國主義侵略與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關系。

第二節 抵禦外國武裝侵略 争取民族獨立的鬥争

了解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鬥争曆程,特别是義和團運動與列強瓜分中國圖謀的破産。

第三節 反侵略戰争的失敗與民族意識的覺醒

總結近代中國人民反侵略戰争失敗的原因和經驗教訓,認識近代中國人民民族覺醒的偉大曆史意義。

【教學重點與難點】

1.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給中國帶來的影響。

2.反對外國侵略的鬥争的意義。

3.反侵略戰争失敗的根本原因和教訓。

第二章   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3學時)

【教學目的】

認識面對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中國社會各階級對國家的出路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提出的各自的主張和方案。

【教學内容】

第一節 農民群衆鬥争風暴的起落

認識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的背景和進程,總結農民鬥争的意義、局限與失敗的原因。通過分析《天朝田畝制度》與《資政新篇》兩個施政綱領,深刻理解農民鬥争的階級局限性。

第二節 洋務運動的興衰

認識洋務運動興起的背景、指導思想、内容,總結洋務運動失敗原因及曆史作用。

第三節 維新運動的興起和夭折

認識戊戌變法的背景、内容及其失敗,總結戊戌維新運動的意義及教訓。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太平天國農民戰争的基本内容、失敗原因、曆史意義及其經驗教訓。

        2.洋務運動的基本内容、失敗原因、曆史意義及其經驗教訓。

        3.戊戌維新運動的基本内容、失敗原因、曆史意義及其經驗教訓。

第三章   辛亥革命與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3學時)

【教學目的】

        把握辛亥革命發展的基本脈絡,進行革命的必要性,認識和了解國情,增強愛國主義意識和曆史使命感。

【教學内容】

第一節 舉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幟

認識辛亥革命爆發的曆史條件、資産階級革命派的活動,總結三民主義的内容與局限性。

第二節 辛亥革命與建立民國

介紹封建帝制的覆滅、中華民國的建立,總結辛亥革命的曆史意義。

第三節 辛亥革命的失敗

介紹封建軍閥專制統治的形成、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失敗,總結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及教訓。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革命派在與改良派論戰中對革命必要性、正義性和進步性的論述。

2.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國的曆史性巨大變化。

3.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及其曆史教訓。

第四章  開天辟地的大事變(3學時)

【教學目的】

     了解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背景,認識中國共産黨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産物;了解國共合作對推動中國革命的重大作用,并從國民革命的勝利和失敗中認識革命統一戰線中堅持無産階級領導權的重要性。

【教學内容】

第一節 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

新文化運動是現代文化運動。五四運動是新文化運動的結果,同時也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傳播與中國共産黨誕生

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結合,創建了中國共産黨。中國共産黨的成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第三節 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中國共産黨成立後,中國革命呈現新的面貌,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同時也經曆了國民革命的失敗。

【教學重點與難點】

        1.中國共産黨的成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2.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3.中國的先進分子為什麼和怎樣選擇馬克思主義?

第五章   中國革命的新道路(2學時)

【教學目的】

了解中國革命的長期性、曲折性和不平衡性,把握中國共産黨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經曆了一個從城市起義到工農武裝割據的實踐過程。

【教學内容】

第一節 對革命新道路的艱苦探索

認識中國革命戰略重心從城市轉向農村的曲折過程及其原因。探索“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形成以及中國革命新道路的開辟。

第二節 中國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進

認清中國共産黨内“左”傾錯誤傾向産生的深刻根源,把握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相結合,把馬克思主義中國話,取得中國革命和現代化建設的勝利,具有的關鍵意義。

【教學重點與難點】

1.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是如何探索和開辟中國革命新道路的?

2.20世紀20年代後期至30年代前期,中國共産黨内為什麼連續出現“傾錯誤?

第六章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争(6學時)

【教學目的】

了解抗日戰争的性質及其取得勝利的意義和基本經驗,正确領會國共兩黨的抗日主張及其在抗日戰争中的地位與作用,深刻認識中國抗日戰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在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增強愛國主義精神、民族自信心和世界主義觀念。

【教學内容】

第一節 日本發動滅亡中國的侵略戰争

介紹日本的侵略,以及日本的侵略對中國人民造成的災難和對中國政治、經濟、社會所造成的影響。

第二節 從局部抗戰到全國性抗戰

介紹中國從局部抗戰到全國抗戰的曆史過程。認識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作用與意義。

第三節 國民黨與正面戰場的抗日

介紹國民黨正面戰場的作為,以及國民黨在抗日戰争中“防共、限共、反共、溶共”的方針及其活動。

第四節 中國共産黨成為抗日戰争的中流砥柱

中國共産黨在敵後戰場的作為逐步使其成為抗日戰争的中流砥柱,為奪取抗日戰争的最後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第五節 抗日戰争的勝利及其意義

介紹抗日戰争的勝利的原因、意義與經驗。中國抗日戰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戰争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争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教學重點與難點】

1.中國的抗日戰争是以弱勝強的範例。

2.中國共産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的中流砥柱。

3.中國的抗日戰争是神聖的民族解放戰争。

4.評價國民黨政府在抗日戰争中執行的路線和正面戰場的地位與作用。

第七章   為新中國而奮鬥(3學時)

【教學目的】

         中國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的政黨制度是适合中國曆史特點的一種必然選擇,資産階級共和國方在中國行不通。

【教學内容】

第一節 從争取和平民主到進行自衛戰争

了解抗日戰争勝利後,中國共産黨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針及其鬥争,從而認識清楚第二次國共合作破裂的真正原因和全面内戰爆發的曆史責任。

第二節 國民黨政府處在全面的包圍中

了解蔣介石國民黨政權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假和平真内戰、假民主真專制的本質及其活動,從而認清國民黨政權敗亡的真正原因。

第三節 中國共産黨與民主黨派的合作

認清中國共産黨不斷取得勝利的原因。了解“中間道路”在當時的中國走不通,其曆史命運必然要轉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立場上來的原因。

第四節 創建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

正确認識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和基本經驗。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第二次國共合作破裂的真正原因。

2.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人民共和國是中國人民正确的曆史性選擇,社會主義新中國是一種曆史的必然。

3.抗日戰争勝利後,國民黨政府陷入全民的包圍中并迅速走向崩潰。

第八章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的确立(3學時)

【教學目的】

把握我國對生産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曆程和經驗,深刻理解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确立是曆史和人民的選擇。

【教學内容】

第一節 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開始

認識1949-1956年的中國已經具備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是曆史發展的必然。

第二節 社會主義道路:曆史和人民的選擇

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的提出與選擇,提出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這是完全正确的。

第三節 有中國特點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道路

正确認識中國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社會主義制度在中高端确立是曆史和人民的選擇。

2.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是中國曆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3.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個過渡性的社會。

第九章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2學時)

【教學目的】

在吸取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深刻理解隻有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才能找到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确道路,從而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教學内容】

第一節 良好的開局

介紹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開端,了解早期探索取得的積極進展。

第二節 探索中的嚴重曲折

了解1956至1976年二十年間,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曲折曆程,認識探索适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重大意義及經驗教訓。

第三節 建設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了解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在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教學重點與難點】

    1.中國共産黨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對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建樹。

2.建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的重要意義。

3.正确認識和評價毛澤東的曆史地位。

各教學環節(含主要實踐環節)的課堂學時分配(單位:學時)

  項目

學時數

合計

講授

實驗

習題課、測驗

其它

綜述

2

1.5

0.5

第一章

2

1.5

0.5

第二章

3

1

2

第三章

3

2

1

第四章

3

2.5

0.5

第五章

2

1.5

0.5

第六章

6

3

1

2

第七章

3

2

1

第八章

3

2.5

0.5

第九章

3

2

1

社會實踐

6

重走“紅色之旅”

社會實踐

6

合計

36

19.5

8.5

8

五、學習過程設計

學習過程設計描述:

學生課下學習活動安排表

章節

學習活動安排

備注

綜述

讨論兩大曆史任務與中國夢之間的關系。

第一章

讨論一帶一路建設對今天中國發展的影響。

第二章

讨論如何處理中西文化關系,樹立文化自信。

第三章

分析農民起義、洋務運動、維新變法與辛亥革命之間的異同。

第四章

讨論五四運動在今天的現實意義。

第五章

讨論國民黨的蛻變對今天中國共産黨的發展借鑒意義。

第六章

讨論如何看待中日關系。

第七章

從實際出發讨論黨代會、政協會議于人代會之間的關系。

第八章

讨論“一五計劃”的提前超額完成對今天學習、生活影響。

第九章

讨論如何正确認識和評價毛澤東的曆史地位?

六、考核方式

(一)課堂教學考核方式

1.本課程為考試課。

2.本課程的成績由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兩部分組成。

平時成績(40%)通過上課出勤(50%)、課堂演講活動(12.5%)、課堂表現(12.5%)、課堂作業(25%)等途徑考核。

期末成績(60%)通過統一考試獲得,卷面100分,由客觀題(閉卷)和主觀題(開卷)組成,考試在考試周進行。

3.期末試卷由任課教師統一命題,試卷内容體現《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教學大綱和教學活動過程中讨論的内容。并做出參考答案,答案既要反映教學内容的要求,同時也給學生以分析的空間。

4.評卷方式:流水評卷。

(二)實踐教學考核方式

實踐報告完成并符合要求給予合格。

調查報告完成要求:

1.要求學生結合“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學習,利用暑假時間,采取就近原則,進行社會實踐。重走抗聯路;重走長征路;參觀曆史博物館;采訪革命者或者老紅軍的後代;調查研究當地紅色曆史文化,思考經濟地位變化的原因及對當代發展影響;通過采訪、調查等形式,對比一個鄉村改革開放前後的變化,闡述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紅色旅遊開發與利用現狀調查等。選擇以上方式的其中一項進行社會實踐并撰寫實踐報告。

2.社會調查報告内容應當實事求是,如實反映和記錄實踐的真實情況。

3.撰寫調查報告應當注意對調查的事實情況做分析和概括,體現作者本人對問題或事實的看法和體會。

4.調查報告手冊中必須包括對調查對象所做的調查問卷或訪談記錄,沒有反映實際調查過程的調查問卷或訪談記錄,提交的調查報告沒有成績。

5.一律用鋼筆或中性筆填寫。開學後将此手冊交回各院、系。各部門指定專人給出成績,成績單一式兩份,本部門存檔一份,報教務處一份。

七、教學參考書與學習資源

【教材】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本書編寫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教學參考書】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學生輔導讀本,劉偉、屠靜芬、何卓恩,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疑難問題解析,沙健孫、龔書铎,高等教育出版社。

【學習書目與參考資料】

1.袁行霈等主編:《中華文明史》,2006.04,北京大學出版社。

        2.徐中約(美)著,《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鬥》,2013.08,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3.陳慶喜:《兩個命運之決鬥:中國人民解放戰争紀實》系列叢書,2015,中國文史出版社。

   

Baidu
sogou